欢迎来到华人街生活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总站 [切换]
    美国华人街生活网 > 华人新闻 >  国际移民日:于“人来人往”间看交流交往

    国际移民日:于“人来人往”间看交流交往

    时间:2024-12-18 00:00:00  编辑:  来源:中新网  浏览:2516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
   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:国际移民日:于“人来人往”间看交流交往

    中新社记者 徐文欣

    12月18日是国际移民日。中国人的国际迁移古已有之,不同时代,移民目的大不相同。不变的是,在移民流动过程中,交流交往始终是连接不同文化、促进相互理解的桥梁。

    “从秦朝的徐福东渡,到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,再到唐朝的玄奘西行取经,以及明朝的郑和下西洋,在人口迁移过程中,古代中国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交往。”中央民族大学讲师邱玉鼎告诉中新社记者,郑和七下西洋,不仅在当地传播文化,还带去建筑、掘井、修路、农业等技术。

    《海语》中曾写道:“王居前屋用瓦,乃永乐中太监郑和所遗者。”这记录了满剌加(今马来西亚马六甲)国王住所使用的瓦片,是郑和遗留下来的。不仅如此,郑和从中国带去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等产品,助力马六甲发展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港。

    “人员的流动成就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。”邱玉鼎认为,古代人员往来虽不如现今频繁,但在中外交流交往中,海外中国移民推动了先进技术的传播与经贸繁荣,造福了所到之地民众。

    “海外劳工是近代时期中国移民的典型代表。”邱玉鼎称,从18世纪到20世纪,中国海外劳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,尤其在矿业、铁路建设、农业、建筑业等领域。以美国为例,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中,华工是修建铁路的主要劳动力。铁路建成后,原来从美国东部到西部需要六个月的路途缩短到只需一周,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。

    改革开放后,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增多,中国移民的类型更加多样。中国移民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,在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中,中国移民也占有重要位置。有人称,中国的新老移民实现了从“三刀”(菜刀、剪刀、剃刀)到“三家”(科学家、企业家、发明家)与“三师”(工程师、医师、会计师)的职业转变。

    邱玉鼎表示,东南亚国家在地理上同中国接近,历史上的交往相对较多,有成熟的华人社会网络与密切的经贸往来。数次移民大潮中,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流入大量中国移民。

    中国移民目的地重心正由亚洲向欧美地区转移。21世纪后,北美洲成为中国移民最为主要的目的地。此外,欧洲和大洋洲的中国移民所占比例上升较快,而非洲和拉丁美洲所占比例则变化不大。

    “全球各大洲均分布有中国移民,他们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化和国际合作,也促进了全球的跨文化交流。”邱玉鼎表示,现今,中国移民流入地更加多样化,他们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、带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、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。人来人往之间,他们向世界展示了流动又充满活力的中国。(完)

    【编辑:惠小东】

    【重要提醒】

    ↘↘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↙↙(微信搜索niuyuehuarenjie加小编好友,注明,免费拉您进群聊),优先通过审核。


    关闭

    关闭